智慧交通年增速20% 闪马智能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
2022-10-11 11:28:47.0
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,2011年至2020年,我国智能交通市场总规模由420亿元增长至1658亿元,年化增长率接近20%。
日前,闪马智能完成4亿元人民币第四轮融资,张江高科、张江集团、朗泰资本以及央视融媒体基金联合领投,老股东国创中鼎、线性资本继续跟投。
近日,闪马智能创始人兼CEO彭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,专业性的持续升级、技术的持续深挖,以及对场景需求的深度解决是闪马智能快速发展的原因所在。
这正是闪马智能在做的事情。通过AI技术赋能城市摄像头,感知道路整体状况,实时发现交通行为,第一时间处理交通事故,为智慧交通提供数据底座支撑。
“场景找技术”
“手拿铁锤的人,看什么都像钉子”,这是马克·吐温的一句经典名言,后被美国著名投资家查理·芒格引用,将这种现象称为“铁锤人倾向”。句中的“铁锤”代表着所拥有的专业和技能,在今天的故事里,指的便是AI技术。
在AI企业中,“手拿铁锤的人”非常普遍:他们拥有着高端的技术,尝试在广袤的商业中寻找一块落脚点,从而将手头的技术变现,但这一路上往往阻碍重重,实验室里设想的场景搬到现实中来似乎并不容易实现。
在AI发展落地过程中,选择一个合适的场景,再针对场景痛点持续进行投入是可行的商业化路径。正如彭垚所说,“不要做拿着锤子、到处找钉子的人。”
因此,AI技术落地难、AI企业上市艰辛等等成为这个身处聚光灯下的行业的B面,探究出可行的商业模式、能够解决商业化落地的AI公司往往更能得到资本的青睐。
在这个问题上,彭垚认为,应该从需求端出发,把“AI商业化落地”这个命题反过来想——先找商业场景,发现这个场景需要有更新的技术解决现实问题,再去研究AI,探寻是否有现存的AI技术可以应用于此。
彭垚解释说,每一个场景都有一个现存的系统,单纯的AI技术无法颠覆原有系统,而适配不同系统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。“与其说做一个新的技术,不如专心致志地做一个行业2.0的系统,用AI技术帮他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。”
这也是闪马智能发力智慧交通的起源。据公安部数据,2022年上半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.06亿辆,机动车驾驶人4.92亿人,道路管理任务日益繁重。在彭垚看来,交通场景中蕴含着众多刚性需求,如何利用科技智能化手段解决交通拥挤、减少交通事故、保障交通安全已经成为当下的重要课题。
探索无人区
交通系统不是一个单一的系统,而是一个集群的系统,在这个庞大系统中存在的众多问题需要靠技术一步一步去解决;除此之外,不同城市的基础系统条件不同,也会导致在推广时遇到困难,即便原先技术已经可以帮助解决85%以上的问题,依然有15%的特异性问题需要被解决。
而更关键的是,对于这套系统的需求在不断更新,相应地,问题也会源源不断产生。彭垚认为,永远有1%的问题等待探索和研究。
据了解,基于自主研发的ATOM深度学习平台和VisionMind视频智能分析平台,闪马智能推出城市级AI场景方案,面向城市提供智慧交通、大客流管理、岗位管理、城市环境治理、互联网内容安全五线产品,截至目前,已覆盖全国400多个城市区县。
在彭垚看来,通讯和交通会像摩尔定律一样不停上升,就像通讯能从3G到5G,未来会更快;就像人去到地球的另一端,所需时间也会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缩短。“城市的发展靠两样东西,人的流动性和信息的流动性,反过来就是交通和通讯,人类的需求会导致这两样东西永不停滞。”
需求是无止境的,而这背后也蕴含着无限的发展可能。反映在闪马智能上,是公司对研发和创新的重视。
彭垚认为,创新和研发是公司的核心生命线,创新是牵引公司往前走的思想,研发是实现手段。据他介绍,公司有70%的研发人员,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持续增长。
彭垚介绍,目前智慧交通的业务仍是大头,未来会继续深耕交通,从单点城市到多点城市,城市相连,形成片区内的大融通,“量越来越大的时候,它在单行业的盈利就会快速到一个爆发的转折点。”